a6000d变频介损仪
一、仪器概述
按被测试品是否接地分两种测量方式,即正接线测量方式和反接线测量方式。两种测量方式的原理如图一所示
在高压电源的10kv侧,高压分两路,一路给机内标准电容cn,此电容介损非常小,可以认为介损为零,即为纯容性电流,此电流icn 可做为容性电流基准。在cx试品一侧,试品电流icx通过采样电阻r采入机内,此icx可分解成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见图二所示,通过计算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比值即可得到tgδ值。
在图一(a)中cx为非接地试品,试品电流icx从试品末端进入采样电阻r,得到全电流值,在图一(b)中cx为接地试品,机内cx端直接接地,电流icx从试品高压端到机内采样电阻取得全电流值。
1.仪器引出端子说明:
hv —— 仪器的测量引线高压端(带危险电压) 。
cx —— 正接线时试品电流输入端。
—— 仪器的接地端,使用时与大地可靠相接
2.9 cvt自激法测量:
vt自激法可按下图接线。如果c1是单节电容,母线不能接地;如果c1是多节电容,母线可接地,c11和c12可用常规正反接线测量,c13和c2用自激法测量。
cvt自激法测量中,仪器先测量c1,然后自动倒线测量c2,并自动校准分压影响。
应注意,高压线应悬空不能接触地面,否则其对地附加介损会引起误差,可用细电缆连接高压插座与cvt试品并吊起。强烈建议使用高压插座使用的高压线用黑色cx线。
2.10 cvt变比测试
仪器高压线的芯线红夹子接cvt的上端,母线拆地。cvt下端接地,低压线红黑夹子接二次绕组,注意:如果测试角度接近180度,应将红黑夹子颠倒。
3.附加功能
3.1光标在 电压:10kv上面时候,按“确认”键在仪器屏幕的左下角会出现 图标,代表测试结束自动打印。如果再按确认键,图标消失,代表测试结束必须手动才能打印。
3.2光标在 反接 上面时候,在反接线,内cn,内un,情况下,按确认键在仪器屏幕右下角会出现图标,代表反接线低压屏蔽测试。如果再按确认键,图标消失,代表取消反接线低压屏蔽。
反接线低压屏蔽功能,一次接线可同时测出c1和c2的电容量和介损
在反接线、内标准和内高压方式,光标移到“反接”处,按“确认”右下角显示“m”。
打开反接线低压屏蔽,可在上端电容c1不拆母线的情况下,对其进行不拆线10kv反接线介损测量。如下图所示:母线挂地线,c1上端不拆线,c1下端接高压线芯线,c2末端接cx芯线。仪器采用反接线/10kv/m测量方式,可同时测出c11和下端屏蔽部分的电容量和介损值。
3.3光标在 正接 上面时候,按确认键则测试打印机,换纸。
3.4光标在 启动 上面时候,按减小键则代表取出存储的数据。
3.5测试完毕,如果按减小键,则代表存储测试的数据
4、 频率:光标在频率上,按↑↓键选择定频和变频:
光标在定频上:按住“启停”键1s以上切换到全频率选择,按↑↓键循环显示45hz / 47.5hz / 50hz / 52.5hz / 55hz / 60hz / 65hz工频50hz测量,此设置不能抗干扰,在试验室内测量或校验时选用50hz,“45/47.5/55/52.5/60/65hz”:为单频率测量,研究不同频率下介损的变化时选用。
光标在变频上:按住“启停”键1s以上切换到全频率选择,按↑↓键循环显示5-hz / 6-hz / 4-hz”:
“5-hz”:为45/55hz自动变频,适合50hz电网工频干扰下测量。
“6-hz”:为55/65hz自动变频,适合60hz电网工频干扰下测量。
“4-hz”:为47.5/52.5hz自动变频,适合50hz电网工频干扰下测量。
5、测试:当光标在 测试 项目上时,按确认键大约3秒钟开始测试。测试过程中显示的画面如图十三(正接线,变频)所示,当下面的进程到100%时候测试完毕,然后显示测量结果见图十四所示,此时光标指示打印机图标,按确认键打印报告。测量结果的意义如下:
tgδ: 试品的损耗因数tgδ值
cx: 测量的电容值
v:施加电压值
i:试品流过的电
f1,f2 : 试验频率
打印结束后,关闭电源开关,测试完毕。
3、自动变频与50hz等效
仪器采用自动变频在干扰频率50hz两侧(45hz和55hz)各测一个点,然后推算50hz频率下数据。除多个元件电路的低频谐振外,单个试品中的介质不可能在低频引起能量吸收峰,工频附近介损总是随频率单调变化的。因此这种测量方法不会带来明显误差。实际上,平均前的两个介损值已十分接近,即使不平均也完全有参考价值。目前,变频介损仪已成为介损测量的常规仪器,其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度已经得到认可。
十三、仪器的装箱清单
1.主机
|
一台
|
2.高压电缆
|
一条
|
3.低压电缆
|
两条
|
4.电源线
|
一条
|
5.地线
|
一条
|
6.cvt线
|
一条
|
7.5a保险管(内置)
|
两只
|
8.打印纸
|
一卷
|
9.说明书
|
一本
|
10.出厂试验报告
|
一份
|
11.合格证
|
一张
|